福柚医疗代怀官网

专业的网站,值得信任!
“地震男孩”曾立志当跳伞兵,如今已走上阅兵
来源:http://www.xdfwl.com  日期:2019-10-24

  

  记得汶川地震中那个高举“长大我当空降兵”横幅的12岁小男孩吗?现在他已成“地震男孩”曾立志当跳伞兵,如今已走上阅兵长为一名优秀的空降尖兵,并且走上了阅兵场。

  在即将举行的70年国庆大阅兵活动中,空军徒步方队将精彩亮相,而被人们称为“地震男孩”的程强就在其中。

  现实版“长大后我就成了你”!

  

  训练中的困难仿佛一个个屹立在眼前的山头,程强对自己发起冲锋。“我脚尖上翘那我就压脚尖。挂枪带容易滑落,我就把枪带放在肩骨上使劲往下拽,肩膀向上顶,让我这里的骨头往上长,起到一个限制的作用。”

  2008年汶川地震后,在小小的程强心里留下深刻印象的跳伞兵,估计也让很多读者记忆犹新。

  当时,位于震中的汶川、茂县等地区通信和交通中断,与外界失去了联系。如何尽快进入灾区、了解灾情,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了空军空降兵的身上。2008年5月14日12时30分,空降兵某部15名先遣队员组成的空降兵小分队临危受命,冒着生命危险,从海拔4999米空降汶川地震震中地带,侦察灾情,打开了空中救援通道。但你知道最初15名空降兵从5000米高空纵身一跳有多危险吗?事实上,从4999米的高空跳下,无异于一次“自杀”。在无气象资料、无地面指挥、无地面标识的“三无”条件下实施伞降,在世界军事航空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。

  出发前,他们高呼:“同志们,党和人民,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!灾情就是命令”。

  

  5月13日凌晨,时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长的李振波受命指挥一支突击队空降震区,参加救援。

  当天早上,他们飞赴震区。此前,空中路线被暴雨和浓云阻断,直升机6次试图着陆,都未能成功。

  伞降高度以下有雨,是空降大忌。2018年接受采访时,李振波仍记得那天震区的天空。当飞机下降到7000米时,飞行员发现,“雨刮器冻住了,什么都看不见,只能靠仪表飞行”。

  

  恶劣的气候条件

  由于机身结冰,舱门无法打开,飞机在震区上空转了一圈不得不返回成都机场。此时,地震发生已将“地震男孩”曾立志当跳伞兵,如今已走上阅兵近24小时,灾区群众依然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。

  最终,指挥部决定由一支小分队使用翼伞先行空降,侦察摸清灾情和地面情况,再引导大规模空降空投。

  翼伞比伞兵常用的圆伞飞行灵活,抗风能力更强,但操纵更复杂。空降兵训练有规定,只有使用圆伞跳伞达到一定次数,才能开始翼伞训练。

  14日凌晨,李振波和其他14名精心挑选出的伞兵连夜备战,然后焦急等待着天气好转。

  茂县为高山峡谷地形,可供空降的地域十分狭小,境内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,他们必须在5000米以上的高度跳伞。对于通常在数百米高空跳伞训练的伞兵来说,这无异于生死“盲跳”。“当时唯一知道的,就是不知道会有多大风险。”时为空降引导队士官的李玉山回忆道。14日上午,天气好转,一架运输机搭载着伞兵飞向震中。11时47分,飞临茂县上空,趁着云层中露出一丝狭小缝隙,李振波第一个跃出机舱。“4999米是超出平时训练几倍的高度,我们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。”李振波说。这也是48岁的他时隔近4年来首次空降。

  着陆后,他们第一时间向指挥部发出了一份事关战友生死的情报:由于地面情况复杂,不利于大规模空降,而且剩余人员所用伞具都是圆伞,抗风能力差,建议取消后续的空降行动。这意味着,他们将独立承担起侦察地震灾情、引导空中救援等任务。

  空降震中后的7个昼夜里,他们翻越了4座海拔3000多米高的山峰,徒步220公里,在7个乡、55个村庄侦察灾情,上报重要灾情30多批次,为后续救援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。他们还在茂县、汶川沿途开辟机降场6个,引导机降、空投20多架次。其中,在汶川开辟的首个机降场,为震中地区输送了大量救援物资;在茂县牟托村开设的空投、机降点,一举解决了附近10万受灾群众和伤病员的困境。

  图为10年前空降兵15勇士从震区归来后在机场的合影,从左往右、从后到前依次为刘文辉、李玉山、王磊、赵海东、刘志保、雷志胜、殷远、赵四方、王君伟、任涛、李振波、于亚宾、郭龙帅、李亚军、向海波

  他们的出现,为深陷地震重灾区的父老乡亲们带去了生的希望,也为像程强一样的孩子树立了榜样,埋下了理想的种子。网友评论道,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,莫过于理想成真↓↓

  推 荐 阅 读

  


参考资料

标签:

Copyright © 2022-2030 网站地图 sitemap.xml tag列表 [设为首页] [加入收藏]